静海寺位于下关兴中门外狮子山西南麓,始建于明永乐九年(1411年),其寺名“静海”乃取“四海平静”之意,是明朝永乐帝为嘉奖郑和二度出访西洋平安归来而修建的。寺内供奉着郑和从海外带回来的奇珍异宝,他本人也曾在此居住。鸦片战争时期,中英双方曾在寺内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——《中英南京条约》,此后,中国了就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 原来的静海寺占地2万平方多米,崇殿耸翠,飞阁翔丹,气势恢弘。1937年12月,日军侵入南京时,静海寺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,仅存偏房数间。1987年在旧址上复建了一仿明建筑,被称为“古静海寺旧址”,1990年辟为《南京条约》史料陈列馆。为迎接香港回归,1996年底对静海寺进行了扩建,占地达3000平方米。1997年,陈列馆被中宣部命名为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。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,静海寺再度扩建,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。现静海寺由门厅、主房、厢房组成,为仿明建筑,主要陈列有“郑和纪念堂”、“郑和航海史料展”、“南京条约史料展”、“南京条约议约场景复原”、“香港回归展”等。目前,静海寺已经免费对游人开放。